地方丨【科技局长工作谈】张振民:科技创新助推呼和浩特腾飞发展
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党组书记、局长 张振民
党的十八大以来,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局做为主管全市科技工作的政府职能机关,就如何有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通过科技创新快速提升青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,进行了有效探索,各项工作有序推进。
一、抓班子、带队伍,凝心聚力谋发展
--强党性,提升凝聚力。加强党建工作,认真组织党员、干部深入学习党章,通过学习党章,对标党章,践行党章、增强“三个自信”,提升组织凝聚力。坚持党建工作与科技工作相结合,同部署、同检查、同考核。以党建工作带动科技工作,凝心聚力,共谋发展。局一党支部获评2015年度全市先进基层党支部荣誉称号,多名同志获评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党员称号。
--抓班子,提升战斗力。兴衰关键在队伍,队伍关键在班子。近年来,市科技局狠抓班子建设,激发班子成员奋发工作的激情、勇于担当的气魄、创新干事的本领。全市创新能力稳步增强,科技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,科技创新的引领、示范和带动作用日益凸显。2013年以来,呼市的科技工作连续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并获先进、所辖9个旗县区全部通过国家考核(其中8个获先进);获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60家,占全区总量的37.1%;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5.7件,连续三年保持全区第一,各项创新指标位居自治区首位,呼市科技工作在自治区12盟市科技进步综合评价中保持前列。
--带队伍,提升竞争力。科技竞争,就是人才竞争。几年来,局党组先后通过资源整合、结构调整、竞聘上岗等措施,建一流队伍,创一流环境,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,能干事的人有舞台,干成事的人有发展。目前,全局上下,人人想干事,能干事,干成事,竞争能力明显增强。近年来,局机关及局属二级事业单位共荣获国家级荣誉称号(奖励)17人(项)、获得自治区级荣誉称号(奖励)26人(项)。
二、抓改革、促发展,攻坚克难解难题
--健全科技政策体系,强化政策支持。先后制定下发了,《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》、《呼和浩特市科技创业孵化器管理暂定办法》《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》和《关于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成长型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》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。为优化呼和浩特市创新创业环境,营造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的氛围,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,扎实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政策支撑和保障。
--推进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,破解财政科技投入不足难题。针对财政科技投入不足现状,积极争取科技项目,在原有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专项基础上,每年增设厅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合作专项资金2000万元,经经鼓励首府人才优势和智力资源在本地转化,构建协同创新机制,拓宽项目支持合作对象,争取更多创新资源向呼和浩特市倾斜;打破财政性科技资金原有碎片化投入、分散支持的状况,有效整合全市一二三产竞争领域的财政资金,设立8个亿的市创新奖励扶持资金和10个亿的创新投资引导基金,扩大企业融资渠道,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,形成上下联动的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体制机制。
--加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力度,推进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全面升级改造,优化项目管理全过程,对重大项目实施独立审计,建立科技项目评价机制、信用管理体系和网上申报系统,实现了科技项目网上全流程、信息化管理和从申报、立项到验收的跟踪式管理,保证科技管理工作在阳光下运行。
三、抓管理,促成效,千方百计求突破
--积极承接推进各级各项改革(试点)工作,迎难而上求作为。2013年,呼和浩特金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。2014年,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科技园晋升国家级。2016年,完成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自总结评估报告通过国家验收。2016年,助推呼市成功申报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,和林格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。
--完善科技创新平台,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建设。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、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、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、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、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各1个,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;拥有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、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8个、众创空间试点31家、星创天地23个,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面积47万平米,入孵企业数千家;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、院士工作站等各级各类企业研发机构267个,积极探索在科技合作、人才交流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新思路、新举措,创新合作方式,搭建交流平台,构建“项目——人才——基地”三位一体、相互依托、互为促进的科技合作新模式,成为全自治区体量最大、创新活力最旺、政策环境最优的“双创”示范城市。
--科学技术助推产业转型升级,着力发展新型产业。聚焦乳业、光伏、生物医药、生态修复、农畜产品深加工、煤电灰铝等本市优势特色产业链部署创新链,支持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,助力技术改造升级,加快技术和产品迭代更新。引导和支持产业龙头企业组建7家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型研发机构,逐步成为我市产业升级转型的支撑平台。立足祖国最北疆的区位特点,不断强化生态建设修复的产业技术研发和应用,鼓励企业建设“蒙草大数据平台”、本土植物资源库、制定各类生态技术标准,做大做强生态产业,为打造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提供科技支撑。
--加强农业园区和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,打造各具特色的各级农业科技园区、基地,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专项行动。建成自治区最为完善的饲草料种植—动物饲养—绿色食品加工—绿色食品—绿色食品研发、生产、加工、输出产业链,奠定了自治区绿色食品加工输出基地位置;培育出一批都市休闲农业、生态观光农业、高效节水农业和规模养殖科技示范园。针对设施农业短板,每年拨付3500万元科技资金用于实施农业科技特派员专项行动,培养、选聘近600名科技特派员开展服务,引进新品种、推广新技术,创办、协办各类农村经济组织282个,培训农民52584人次、安置劳动力就业35000人,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。
--强化知识产权工作,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。五年来,不断加强企业知识产权试点、贯标工作,知识产权托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。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、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、自治区知识产权工作试点企业、市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单位79家,拥有各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64家,为40家企业提供了知识产权托管服务,连续四年开展了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执法维权“护航”专项行动。
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呼和浩特科技腾飞的号角,一系列科技利好政策的出台和上级政府、有关部门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力推进,必将开启呼和浩特科技腾飞的新篇章。
(作者系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党组书记、局长 张振民)